文化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正文
泗县: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2021-04-19  宿州文明网

   

  近年来,泗县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增添了乡村发展动能,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同步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促进扶智扶志。泗县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着力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夯实了基层文化阵地,增强了基层文化工作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群众中入脑入心。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县建成图书馆2个(国家一级馆1个)、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馆),博物馆3个(泗县博物馆、中国古鞋博物馆、大运河展览馆)、青少年宫1个、科技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高标准全覆盖。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送戏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演出300余场次、送公益电影下乡2100余场次、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次,举办广场舞大赛、曲艺大赛、唢呐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文化惠民年服务群众超过60万人次,实现了将文化设施搬到农村、文化活动办到农村、文明新风送入农家的目标,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创新文艺宣传形式。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转换,化大为小,转变成基层群众易于接受的理论表述,即通过“说唱送演”等形式,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媒体宣传功效,整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讲好泗县故事、传播好泗县声音;加强热点引导,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泗县发布“双微”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县建立180余个“小村微信群”,并通过农民夜校大讲堂、乡村广播等形式解读政策,基层宣传舆论引导力有较大提升。泗县先后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优秀地区”,入选全国“书香城市(区县级)”,入选2018-2020年度“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

  加强传统文化保护,提升乡村精神内涵。近年来,泗县不断加强农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建成了一批以体现传统文化为特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了一批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惠民活动,修缮保护了一批文化遗产项目,增强了农村文化氛围,活跃了基层文化,留住了乡情乡愁,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以体现传统文化为特点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泗县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大力推进以农民文化乐园、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建设中,积极把村史档案、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生活生产等融入其中,设立村史馆、农耕展览馆、山芋展览馆、家风馆、好人馆、乡贤馆、戏曲曲艺馆50余个,展现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风民情,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留住了乡情乡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惠民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民风民俗教育,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好婆婆”“好媳妇”“泗州好人”评选及送戏进万村、送文化活动进敬老院、戏曲曲艺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营造了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培育艺术团队,活跃文化氛围。目前,全县组建农民书画、广场舞、戏曲曲艺文艺队伍100余个,这些文艺队伍活跃在城乡,经常性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队到敬老院、贫困村等宣传党的政策,活跃了基层文化,保留了文化传统。加强文物保护。实施大运河传承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大运河泗县段50余个文化文物资源点纳入国家和省大运河保护利用传承规划,大运河整体环境风貌得到较好改善,建成了运河小镇、虹乡剧场、运河人家景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了泗县博物馆、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泗县古鞋博物馆的建设,对文物建筑文庙大成殿、山西会馆、戚庙等文保单位进行修缮陈列展示,现均对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县内有世界遗产1项,国家级文保单位1个,省级文保单位2个,市级文保单位3个,县级文保单位19个。

  加强非遗保护,繁荣农村文化。开展非遗普查,完善名录体系。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市级11项,县级78项;申报及认定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67人。同时,编辑出版了《泗州记忆》《古今泗州(戏曲卷)》《戏韵泗州》等非遗著作,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保护与研究工作。我县还不断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2010年,泗县人民政府与宿州学院共建泗州戏学院,招生培养本科学历泗州戏艺术人才;2015年与安徽安庆黄梅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14名泗州戏学员(目前这些学员已加入到泗县泗州戏的传承队伍中);2019年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教学实践基地、生源基地在泗县授牌成立。开展非遗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为振兴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我县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曲艺大赛、泗州戏展演等活动,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演出活动300余场次,举办以泗州戏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春晚50余场次,有效地促进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极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戏曲单位参加省市展演、比赛活动,加强文化交流。2017年,戏曲舞蹈《泗州戏韵》荣获“歌舞世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歌舞汇演”金奖,瑶剧《健康扶贫》入选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厅“全省稀有剧种展演”剧目名单;2018年,泗州戏小戏《镇长嫁女》荣获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大展铜奖,泗州戏《小二姐做梦》入选首届全国戏迷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名单,瑶剧《大脚娘娘选总管》、泗州戏《刘胡兰》晋京展演,获得社会好评;2019年,泗州戏《红色催款单》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加强政策支持,增加发展动能。2014年泗县设立了泗州戏保护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泗州戏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育。2019年泗县又出台《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500万元文化强县专项资金,对戏剧艺术创作、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给予支持和补助。为支持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我县专门出台了《泗县支持药物布鞋产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技术研发、项目传承等给予支持。同时,我县还把非遗产品作为旅游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组织药物布鞋、粉丝、豆瓣酱等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展等全国性各类大型展览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企业发展和非遗项目传承。

  发现乡村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能。近年来,泗县立足独特的乡村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能。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古泗州文化、泗州戏文化、红色文化等,推出了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唯一”活态遗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药物布鞋、皖东北革命根据地“七大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建成9个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示范村,打造了墩集草莓基地、草庙油桃基地、开发区葡萄基地、屏山花卉基地、大庄猕猴桃基地、小宋梨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菜园、果园、花园、游园“四园”产业,建成了采摘园、农乐园、垂钓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加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启动了大运河、石龙湖田园综合体、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盘龙山“四大文旅片区”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泗县旅游供给能力,推动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泗县运河小镇入选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泗县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全国文旅融合发展优秀城市”“美丽中国魅力文旅目的地”称号。(中安在线 王靖)

编辑|一审:代璐
二审:李媛媛
三审:李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