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李大钊“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到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公仆情怀;从雷锋“为人民服务是最大的幸福”的赤子之心,到钱学森“把群众的口碑当做自己无上的光荣”的人格境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只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要在重温党史中滋养初心使命、牢记为民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宿州市上下正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萧县谋划开展以干部讲规矩、群众说事情、服务送到家为主要内容的“讲说送”专项行动;宿马园区聚焦园区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协调解决招工、融资、用地等问题;灵璧县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城区积水、管网堵塞、雨污混流等问题,开展大治理、大整改……各地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全心全意办实事,千方百计解难题,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群众办实事并不难,可要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却不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就要求党员、干部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为民办实事全过程。要坚持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争取群众支持,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解决好上学难、就医难、停车难、办证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好事关每家每户的用水、用电、出行等实际问题,真正把群众“家门口”的事“做到家”。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只有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更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拂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