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雷锋月 树时代雷锋标杆 用行动续写文明乐章 > 要闻 > 正文
宿州埇桥区美丽乡村嬗变记:生态宜居 村强民富 乡风文明

2017-09-20  宿州文明网

   

  近年来,埇桥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的具体实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铺开,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埇桥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美丽乡村沈圩村示范中心村

  突出规划引领 实现由点及面

  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龙头,在充分尊重和听取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埇桥区地域特点,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埇桥区村庄布点规划,构建了区、镇、村三级规划分层分类有机统一的整体格局。在规划建设中,尊重现有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山水河系、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进行原貌整治,保留乡土味道,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建设模式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采煤塌陷区搬迁新建、集镇改造开发、空心村整治、中心村集聚、并村自建、旧村改造等六种类型整体推进,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美丽乡村建设数量从2013—2015年的8个增加到2016年的15个(含8个乡镇政府驻地)、2017年的27个(含15个乡镇政府驻地)。

  突出建设重点 实现城乡一体

  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把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统筹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让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2016年,通过宿州埇桥城投集团融资1.5亿元,解决了美丽乡村(镇)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确保当年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埇桥区又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投资公司,有效整合土地增减挂、人居环境改善、安全饮水、道路畅通工程、农村环境治理等重点项目,引导涉农项目资金向160个布点中心村集中,全面化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

  突出环境整治 实现生态宜居

  坚持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开展“三线三边”整治,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根据省、市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的工作部署,埇桥区认真分析现状,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上半年,埇桥区(汴河南)生活垃圾清扫收运城乡一体化PPP项目正式落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实现卫生清扫保洁、垃圾处理、压缩中转、终端处理全程市场化管理。针对美丽乡村中心村和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项目,埇桥区及时调整建设方案,追加项目资金投入,正在建设的1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12个中心村污水处理项目预计投入达1.35亿元。卫生改厕项目已经在中心村全面推开,正通过村民建房配套、统一改厕标准实施等方式进行试点,年内将推动农村改厕向自然村延伸。

美丽乡村夏刘寨示范中心村

  突出产业支撑 实现村强民富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基,农民增收的根本,一方面立足既有条件,找准特色优势,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生态资源型乡村,如关湖、五柳,注重自然景观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农家乐、旅游特色村,打响旅游牌和资源牌;人文资源型乡村,如闵祠、桃园,侧重挖掘历史遗存和民俗传说,打响文化牌;产业资源型乡村,如沟西、矿南,注重做好“一村一品”文章,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打响特色牌。另一方面推动美丽乡村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发展,确立“12612160”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24621”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布局,梳理出“百千万”工程在建或拟建项目超过59个,年度总投资超过40亿元,有力支持了美丽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突出文化引领 实现乡风文明

  坚持把文明和谐乡风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突出山、水、田、园、林的融合,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让更多文化元素植入村庄规划建设之中,使村庄有灵魂,使景点有故事,努力形成“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户一美景”格局。全力打造了“甜美关湖”“孝贤闵祠”“生态桃园”“文化永安”等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村镇。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深入开展“新乡贤”“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媳”、文明村镇及星级文明户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拂晓报 余明明 董虎)

责任编辑:尚梦婷